教學大綱與進度
課程基本資料:
學年期
課號
課程名稱
階段
學分
時數
修
教師
班級
人
撤
備註
110-2
300917
技職學校產學合作
1
2.0
2
★
林騰蛟
職技職所
7
1
共同302
教學大綱與進度:
教師姓名
林騰蛟
Email
chiao@tpedu.tcg.gov.tw
最後更新時間
2022-03-08 10:00:05
課程大綱
介紹學校產學合作教育理念、策略、程序、工作內容、案例與教學策略、產學訓合作教育模式,探討學校產學合作相關機制與問題,以作為應用之基礎。 Academic knowledge generates practical usage for technical-vocational school, and practice value from technical-vocational school helps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world. This course is to explore the collaboration strategy, concept, cases, contents, and procedures for basis of application.
課程進度
(一)產學合作的基本概念 (二)大學的理念與產學合作的歷史考察 (三)當前我國產學合作的現況、政策與發展 (四)建教合作的理念與發展 (五)政府在產學合作中的角色與作用研究 (六)產學合作創新中問題及對策研究 (七)技術創新與國家創新體系 (八)科技中介機構與科技中介服務 (九)創新孵化育成 (十)技術移轉與技術擴散 (十一) 專利申請 (十二) 智慧財產 (十三) 技術交易與技術鑑價 (十四) 美國產學合作的發展 (十五) 日本產學合作的發展 (十六) 中國大陸產學合作的發展(一)﹝校辦產業﹞ (十七) 中國大陸產學合作的發展(二)﹝大學科技園﹞ (十八) 各國產學合作發展的經驗與啟示 (十九) 大學科技園區的形成與發展(如美國矽谷、英國劍橋科技園及日本筑波科學城等) (二十) 國內外產學合作相關法規研究 (二十一)大學產學合作的實務與成果研究 (二十二)其他產學合作的主題
評量方式與標準
1. 平時成績<含上課出缺席、課程參與討論及平時作業>:30% 2. 指定主題課堂報告及討論:30% 3. 期末論文<自選主題初擬研究架構及方向,並於期末完成及發表>:40%
使用教材、參考書目或其他
【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請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使用非法影印教科書】
使用外文原文書:否
1.康自立(民74)。建教合作教育原理。台北:全華書局。 2.康自立(民77)。職業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評鑑之研究。台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專案研究。 3.康自立(民80)。職業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訓練評估之研究。台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專案研究。 4.康自立(民87)。加強企業與科技院校產學合作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 5.林炎旦(民87)。專科學校建教合作策略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6.馮丹白(民85)。產學合作培育工業技術人力策略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案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85-2413-H-003-012)。 7.楊朝祥(民80)。技術職業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三民書局。 8.羅文基(民75)。教育、訓練與人力發展。高雄:復旦圖書出版社。 9.羅文基(民83)。企業員工生涯發展與建教合作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濟建10委員會人力規劃處。 11.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民92)。技職校院產學合作運作機制及配套措施研討會論文集。 12.劉昌煥(民92)。技職校院產學合作運作機制及配套措施規劃之研究。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13.陳國慈(民93)。科技企業與智慧財產。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14.陸義淋(民96)。智慧財產權管理實務及策略。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15.徐小波(民96)。智慧財產商品化。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16.謝銘洋(民96)。智慧財產法導論。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17.蔡明誠(民96)。專利法。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18.詹炳耀(民96)。專利鑑價。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19.琿軼群(民98)。專利說明書撰寫及閱讀。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20.陳榮、陳森豐(民98)。專利申請策略及國際實務。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21.陳翠華(民96)。專利申請程序實務及基準。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22.陳達仁(民96)。專利檢索與分析。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23.王娟、陳翠華(民98)。專利申請程序實務及基準(進階)。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24.林洲富(民97)。專利法—案例式。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5.施振榮(民96)。品牌經營與管理。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26.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民90)。科技產業革命—新世紀科技產業法律寶典。台北:書泉出版社。 27.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民90)。全方位技術移轉。台北:書泉出版社。 28.教育部技職司(民92)。中國大陸高校產學合作考察報告(92年9月5日~92年9月26日)。 29.教育部技職司(民93)。中國高校產學合作考察報告。(93年9月19日~93年10月2日)。 30.郭楊騫(民90)。中國大陸科技產業與高等校院互動關係之研究---以位於上海、南京、合肥、西安的大學為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31.潘萬層、李蕙瑩(民91)。2002 APIPA 大陸知識產權考察團考察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32.蕭海濤(2001)。大學的理念。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33.劉寶存(2004)。大學理念的傳統與變革。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頁16-82。 34.周光迅(2000)。大學教育綜合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35.田建國(1999)。大學教育科技經濟一體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36.余本(2001)。產業教育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7.吳怡興(2001)。教育產業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8.周秉澄(1999)。校園經濟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9.張鐵明(2002)。教育產業論:教育與經濟增長關係的新視角。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40.張會軍、戎占懷、相力(1999)。教育產業化實用全書。北京:開明出版社。 41.陳解放(2006) 。合作教育的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學習與工作相結合教育模式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42.曾剛(2008)。科技中介與技術擴散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43.李金林(2007)。科技中介機構的運營與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4.莊寧、楊小鵬(2005)。大學科技園的建設與發展。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 45.黃親國(2006)。中國大學科技園發展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46.勞凱聲、蕭川、丁東(1998)。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問題新探索。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47.蔣景華(1991)。中國高校校辦產業文集。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 48.中國高校校辦產業協會編(1998)。校辦產業政策法規選編。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49.朱斌(2001)。當代美國科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50.錢穎一、蕭夢生(2000)。走出誤區--經濟學家論硅谷模式。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51.李建軍(2002)。產學創新的平台:從硅谷到中關村。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52.李鍾文等(2002)。硅谷優勢—創新與創業精神的棲息地。北京:人民出版社。
課程諮詢管道
課程對應SDGs指標
備註
因應疫情警戒標準及學校網頁公布之訊息為準,本課程如需採線上平台方式進行教學及授課方式,將於課前另行通知,並使用google-meet軟體遠距線上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