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與進度
課程基本資料:
學年期
課號
課程名稱
階段
學分
時數
修
教師
班級
人
撤
備註
110-2
298153
技職教育倫理專題研究
1
2.0
2
★
曾淑惠
技職所
6
0
博碩課程, 日夜合開
教學大綱與進度:
教師姓名
曾淑惠
Email
tsengsh@ntut.edu.tw
最後更新時間
2022-02-14 17:31:36
課程大綱
教學內容包含:學術倫理、教師專業倫理、學校行政倫理、校務研究倫理、評鑑倫理、資訊倫理與科技倫理、及其他新興倫理議題。 課程實施方法以講解、專題演講、專題討論及情境問題解決為主。研究生探討主題可針對當前技職教育領域倫理相關重要課題,挑選有興趣之子題提出簡報,進行小型研究問題的探討與實作,並提出心得報告於課堂中研討,或撰寫探究議題之相關學術論述,以發展研究能力。
課程進度
週次 課程內容 第1週 教學說明 第2週 技職教育倫理議題導論 第3週 學術倫理概說(含研究人員學術倫理意義與內涵) 第4週 研究人員學術倫理規範(專業規範、個人責任、政府政策、單位政策) 第5週 不當研究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捏造、竄改) 第6週 不當學術論文的撰寫(引述、抄襲、剽竊、改寫、摘寫) 第7週 國內外學術倫理案件說明與討論 第8週 研究倫理與IRB之審查 第9週 教師專業倫理 第10週 學校行政倫理 第11週 校務研究倫理 第12週 評鑑倫理 第13週 資訊倫理與科技倫理 第14週 專題演講:巨量資料的隱私與倫理問題 第15週 倫理議題與困境 第16週 倫理敏感度與倫理決策 第17週 期末報告與學習評量(一) 第18週 期末報告與學習評量(二)
評量方式與標準
成績計算 出席參與: 25% 課堂導讀與文獻選讀報告 (簡報): 30% 分享(課堂口頭觀點或補充資料分享): 15% 期末專題報告 : 20% 期末能力檢視(紙筆測驗或專論品質) :10%
使用教材、參考書目或其他
【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請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使用非法影印教科書】
使用外文原文書:否
(一) 英文部分 Howard, R. D., McLaughlin, G. W ., Knight W. E(2012). The handbook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San Francisco, CA : Jossey-Bass Israel, M. & Hay, I. (2006). Research Ethics for Social Scientists. London: Pine Forge Press Morris, M.(2007). Evaluation Ethics for Best Practice: Cases and Commentaries.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Shapiro, J. P., & Stefkovich, J. A. (2005). Ethical leadership and decision making in education: Applying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to complex dilemmas (2n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Trevino, L. K. (1986).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in organizations: A person-situation interactionist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1(3), 601-617. (二)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 (2008)。教師形象與專業倫理。臺北市:心理。 王玉麟(2004)。研究倫理與相關議題。教育資料與研究,56,82-88。 王金國(2013)。案例教學法與教師專業倫理。臺北市:高等教育。 王淑慧、朱耀明(2009)。科技倫理之意涵、責任與教育。42(6),3-23。 李是慰 (2009)。研究倫理:以人為受試對象。臺北市:五南。 李淑聰、汪明生(2014)。倫理與衝突。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黃旭鈞(2005)。教師專業倫理準則的內涵與實踐。教育研究月刊,132,44-58。 袁建中、高崑銘、林慶瑋((2012) 資訊科技倫理。嘉義市:高立。 蔡甫昌、林芝宇、張至寧(2008)。研究倫理的歷史、原則與準則。台灣醫學,12(1),107-122。 楊乃熒(2014)。後現代教育行政倫理。臺北市,學富文化。 黃意舒、何金針、王綠琳、陳孟秦(2011)。教育職場的專業倫理。臺北市:華騰文化。 周情(2011)。學術研究倫理數位教材-DVD。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 魯子青(2010)。找尋科技倫理的新秩序:為搶救未來預做規劃。臺北市:三民。 戴正德、李明濱(主編)(2012)。人體試驗:研究倫理的理念與實踐。台北:教育部。
課程諮詢管道
課程對應SDGs指標
備註
1.和學生的溝通管道: 以如E-mail、Line等途徑與大家聯絡, 將於第一次實體上課建立聯絡資訊
2.因應疫情遠距教學的規劃: 以google meets為上課平台, 若有需要將公告於網路學員或以line通知;
3.教師聯絡資訊: tsengsh@ntut.edu.tw, 共同科館308室分機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