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與進度
課程基本資料:
學年期
課號
課程名稱
階段
學分
時數
修
教師
班級
人
撤
備註
110-1
289575
生涯發展與輔導
1
2.0
2
★
林宜玄
職技職所
15
0
共同302教室
教學大綱與進度:
教師姓名
林宜玄
Email
yishyuan@ntut.edu.tw
最後更新時間
2021-09-14 11:58:19
課程大綱
一、 課程名稱:生涯發展與輔導 二、 教學目標: (一) 探討生涯發展與輔導之相關研究主題 (二) 研習生涯發展與輔導之理論與實務 (三) 增進生涯發展與輔導之相關能力 三、 授課方式: (一)教師講授生涯發展與輔導之理論與實務 (二)期刊論文報告:每人請閱讀指定的生涯發展與輔導相關中文期刊論文,進行報告並繳交書面報告。報告同學需發給每位同學評分表,由同學進行評分;同學報告後抽取1位學生進行口頭評論與回饋,評論的學生另予加分。 (三)生涯輔導團體活動:請依據指定的生涯發展與輔導相關主題, 帶領生涯輔導活動並繳交書面報告。同學帶領生涯輔導活動後 抽取1位學生進行口頭評論與回饋,評論的學生另予加分。 四、授課內容及進度: (一) 授課內容: 第一章 生涯發展與生涯規劃 第一節 生涯與生涯發展 第二節 生涯發展階段 第二章 生涯發展理論 第一節 生活-生涯發展理論 第二節 認知發展理論 第三節 自我發展理論 第四節 職業抱負理論 第三章 生涯選擇理論 第一節 特質因素論 第二節 生涯類型論 第三節 心理動力與心理需求論 第四章 生涯決策理論 第一節 經濟學取向的生涯決策論 第二節 資訊處理的生涯決策論 第三節 社會認知取向的生涯決策論 第四節 建構論取向的生涯決策論 第五章 生涯發展難題 第一節 生涯選擇的難題 第二節 特質因素觀點 第三節 心理動力觀點 第四節 生涯發展觀點 第五節 認知行為觀點 第六節 綜合觀點 第六章生涯規劃與自我探索 第一節 生涯規劃與自我關係 第二節 自我與自我概念 第三節 自我對生活適應的影響 第四節 瞭解自我的方法 第五節 瞭解自我的步驟 第六節 自我探索 第七章 生涯規劃之設計 第一節 理想的生涯方式 第二節 生涯規劃的目的 第三節 生涯規劃的主題 第四節 生涯規劃的方法 第五節 生涯決定的原則 第六節 生涯決定的方法
課程進度
(二)授課進度 ※第一週、第二週、第三週、第四週、第五週(9/22、 9/29、10/06、10/13、10/20) 教師講授生涯發展與輔導之理論及實務 ※第六週、第七週、第八週、第十週、第十一週(10/27、 11/03、11/10、11/24、12/01) 1.期刊論文報告及討論(每週2人分別報告30分鐘,請提供期刊全文,並用power point報告) 2.報告同學需發給每位同學評分表,由同學進行評分 3.繳交期刊論文書面報告(書面及電子檔) ※第九週(11/17)期中考週 ※第十二週、第十三週、第十四週、第十五週、第十六週、第 十七週(12/08、12/15、12/22、12/29、1/05、1/12) 1.生涯輔導活動帶領及討論(每週2人各帶領同學進行生 涯輔導活動,請用power point報告) 2.繳交生涯輔導活動書面報告(書面及電子檔) ※第十八週(1/19)期末考週
評量方式與標準
四、 成績評量: (一) 平時成績(上課出席率):30% (二) 期刊論文作業及報告(課堂報告20﹪及書面報告15﹪): 35% (三) 生涯輔導活動作業及報告(課堂報告20﹪及書面報告15﹪):35% (四) 討論發言狀況:額外加分
使用教材、參考書目或其他
【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請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使用非法影印教科書】
使用外文原文書:是
六、參考書目: 中文書籍 1. 王淑俐(2016)。生涯發展與規劃:為職涯發展做準備(第三版)。 臺北市:揚智圖書有限公司。 2. 李正綱、黃金印(1995)。人力資源管理新世紀觀點。台北:前 程文化。 3.邱美華、董華新(1997)。生涯發展與輔導。台北:心理出版社。 4.吳芝儀(2001)。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濤石 文化事業公司。 5.吳芝儀譯(2000)。生涯探索與規劃。嘉義:濤石文化事業公司。 6.洪鳳儀(2000)。生涯規劃。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 7.徐曼瑩等(1999)。生涯規劃。台北:華杏出版公司。 8.許南雄(2014)。生涯發展-生涯規劃‧發展‧管理與願景。臺北市:商鼎圖書有限公司。 9.黃天中(1995)。生涯規劃概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0.魏郁(2019)。生涯規劃與職涯管理。臺北市:五南圖書有 限 公司。 英文書籍 1. Brown, Duane.(2007).Career information, career counsel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9th ed.). Needham Heights, MA: Viacom Company. 2. Brown, Steven, & Lent, Robert.(2005).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9th ed.).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Inc. 3. Greenhaus, Jeffrey, H.,Callanan, Gerard, A., & Godshalk, Veronica, M.(2000). Career management. Orlando, FL: Harcourt, Inc. 4. Harrington, Brad., & Hall, Douglas.(2007). Career management & work-life integra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 Inc. 5. Jayasinghe, M. (2001). Counseling in career guidance.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6.Kimberly McDonald, & Linda Hite. (2015). Career Development: A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Routledge. 7. Lock, R.D. (2000). Taking charge of your career direction. Belmont, CA: 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8. Patton, Wendy, & Mcmahon, Mary.(2006). Career development and systems theory(2th ed.).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9.Perry, N. (2006). Focus on the future [electronic resource] : a career development curriculum f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NY : International Debate Education Association. 10. Peterson, N., & Gonzalez, R. C. (2000). The role of work in people’s lives:applied career counseling and vocational psychology. Belmont, Calif: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11. Reardon, Robert C., Lenz, Janet G., Sampson, Jr. James P., & Peterson, Gary W.(2006). Career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2th ed.). Mason, OH: Thomson Corporation. 12. Robert Reardon, & Janet Lenz. (2017). Career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5th ed) Kendall Hunt Publishing. 13.Springer(1998).Handbook of career development [electronic resource] :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NY : Springer . 14.Steven D. Brown, & Robert W. Lent (2013).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 Putting Theory and Research to Work. (2th ed).Wiley. 15.Zunker, V. G.(1998).Career counseling :applied concepts of life planning. Pacific Grove, CA:Brooks/Cole. 16.Zunker, V. G., & Norris, D. S.(1998).Using assessment results for career development. Pacific Grove, CA:Brooks/Cole.
課程諮詢管道
課後於教室或授課教師研究室詢問
課程對應SDGs指標
備註
●上課方式:
分流上課
選課人數10人,符合政府室內防疫規範,仍採用實體上課
●評量方式:
參考評量標準
●補充說明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