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與進度
課程基本資料:
學年期
課號
課程名稱
階段
學分
時數
修
教師
班級
人
撤
備註
110-2
303089
台灣歷史與文化
1
2.0
2
△
何鳳嬌
博雅課程(五)
31
1
106-108:歷史與文化核心。109(含)後:人文與藝術
教學大綱與進度:
教師姓名
何鳳嬌
Email
fengchiao@ntut.edu.tw
最後更新時間
2022-01-27 11:32:28
課程大綱
台灣位處東南亞與東北亞島弧的中介點,是亞洲大陸與太平洋的接點,因此,歷來有許多不同族群移居,因而形成多彩多樣的多元價值觀並容兼蓄的文化觀。本課程將論述介紹台灣南島文化、荷西殖民時期的基督教、漢人文化、日本文化和近代文明等在台灣社會產生的影響。 The island of Taiwan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island arc of Southeastern and Northeastern Asia. Further, it is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Asian continent and the Pacific Ocean. Since many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have migrated in together, a multi-dimensional view of value-colorful in itself has thus been formed. This course will make a first-step introduction and discussion on the impact over the Taiwan society processed by the cultural mix of the Austronesians, the Christianity under the occupation of the Netherlands and Spain, the Hans, the Japanese and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課程進度
一 課程介紹 第一週(2月21日)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 第二週(2月28日) 放假 二 台灣史概論 第三週(3月7日) 三 荷治時期台灣的統治與發展 第四週(3月14日) 四 鄭氏王朝的漢人文化 第五週(3月21日) 五 清代開港前的台灣社會 第六週(3月28日) 兒童節 第七週(4月4日) 放假 六 清代開港後的台灣社會 第八週(4月11日) 期中考 第九週(4月18日) 七 日本領台的文化衝突 第十週(4月25日) 八 日本統治基礎的奠定 第十一週(5月2日) 九 近代土地制度的改革與發展 第十二週(5月9日) 十 台灣新式製糖業的發展 第十三週(5月16日) 十一 近代台灣米作的改良 第十四週(5月23日) 十二 台灣社會休閒娛樂的出現 第十五週(5月30日) 十三 近代台灣衛生環境的改善 第十六週(6月6日) 十四 近代台灣教育的發展 第十七週(6月13日) 十五 期末考 第十八週(6月20日)
評量方式與標準
1.期中考30%,期末考30%,平時考10%(不定期舉行) 2.讀書心得書面報告20%(撰寫三千字以上、列印紙本),4月11日(含)前交。 3.平時成績10%(上課表現、出席率)
使用教材、參考書目或其他
【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請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使用非法影印教科書】
使用外文原文書:否
張勝彥、吳文星、戴寶村、溫振華,《臺灣開發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出版社)。 ‧連橫,《臺灣通史》,上、下(臺北,眾文,1979)。 ‧伊能嘉矩(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中譯),《臺灣文化志》,上、中、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 •Davidson,J•W•,蔡啟桓(中譯),《臺灣之過去與現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2),頁225-228。 ‧史明,《臺灣人四百年史》(臺北:自由時代,1980) ‧吳密察,《唐山過臺灣的故事—臺灣通史》(臺北:時報,1983)。 ‧王育德,《臺灣:苦悶的歷史》(臺北:自立晚報,1993)。 ‧陳碧笙,《臺灣地方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吳密察,《臺灣近代史研究》(臺北:稻鄉,1990)。 ‧黃昭堂(著),黃英哲(中譯),《臺灣總督府》(臺北:前衛,1994)。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中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帕米爾,1997)。 ‧涂照彥(著),李明峻(中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人間,1992)。 ‧若林正丈,《台灣抗日運動史研究》(東京:研文,1983)。 ‧近藤正己,《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植民地崩壞的研究》(臺北:刁江書院,1996)。 ‧周婉窈,〈臺灣人第一次的國語經驗—析論日治末期的日語運動及其問題〉,《新史學》,6:2(臺北:新史學,1995.06)。
課程諮詢管道
課程對應SDGs指標
課程是否導入AI
備註
https://meet.google.com/dfx-qbbe-f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