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與進度
課程基本資料:
學年期
課號
課程名稱
階段
學分
時數
修
教師
班級
人
撤
備註
110-1
294822
環境心理學專題
1
3.0
3
★
蔡淑瑩
職建都所
9
1
日職建都所與設計博合開
教學大綱與進度:
教師姓名
蔡淑瑩
Email
shuying@ntut.edu.tw
最後更新時間
2021-08-30 12:48:58
課程大綱
本課程的目的是研究人與環境互動的關係,介紹環境心理學發展的過程及相關的理論。並藉由觀察與評估現有生活環境中的行為,增進我們對環境心理學中在理論與經驗上不同取向的瞭解。課程內容包括1.緒論2.研究方法及理論架構 3. 建成環境,由家環境到城市空間4.社會行為及實質環境5.自然環境與行為6.使用者用後評估7. 結論
課程進度
1.課程概論:簡介HER的來源、範圍 2.個人空間 3.領域感 4.物的意義 5.居住環境-------家 6.居住環境-------鄰里 7.環境認知 8.擁擠 9.環境壓力與環境災害 10.性別與環境 11.老年與環境 12.兒童環境 13.學習環境 14.USR生態校園與社區 15URS居民使用者分析 16USR社區認知 17USR永續社區 18USR期末報告
評量方式與標準
平時作業30﹪期中作業30﹪期末作業40﹪
使用教材、參考書目或其他
【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請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使用非法影印教科書】
使用外文原文書:否
1.Bell, P. A., Fisher, J. D., Baum, A., & Greene, T. E. (1996)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4rd ed.).Wadsworth. . (中譯:環境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 2.McAndrew, F. T. (1993).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中譯:環境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 3.畢恆達.(2001).空間就是權力。台北:心靈工坊。 4.畢恆達. (1996). 物情物語. 台北: 張老師文化. 5.畢恆達. (1996). 找尋空間的女人. 台北: 張老師文化. 6.畢恆達. (1989). 環境心理學研究資料引介.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 第四卷, 115-136. 7.Wood, D. (1992). The power of maps. New York: Routledge. 地圖權力學,台北:時報文化. 8.蔡淑瑩.(2004).居民與社區生態公園互動之研究.第十六屆第一次建築成果發表會,1495-1500. 32.Altman, I., Lawton, M. P. & Wohlwill, J. F. (1984). Elderly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New York and London: Plenum Press. 33.Altman, I., & Werner, C. M., Ed. (1985). Human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 Vol. 8. Home environment. New York: Plenum Press.
課程諮詢管道
2914,設計館四樓451-2研究室,星期三上午
課程對應SDGs指標
課程是否導入AI
備註
●上課方式:
遠距上課
●評量方式:
線上報告
●補充說明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