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大綱與進度
課程基本資料:
學年期
課號
課程名稱
階段
學分
時數
修
教師
班級
人
撤
備註
110-1
299490
生活美學
1
2.0
2
△
葉惠蘭
博雅課程(三)
54
0
◎106-108:美學與藝術核心。109(含)後:人文與藝術
教學大綱與進度:
教師姓名
葉惠蘭
Email
hlyeh@ntut.edu.tw
最後更新時間
2021-09-27 00:08:06
課程大綱
「生活美學」是現代人依據東西方文化及各方美學的定義所推論出來的名詞,指應用於「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所體現美的內容及活動。依循相異的生活型態、社會環境,人類試圖重構生活藝術化與藝術生活化的當代美學。 “Aesthetics of living " will address the East-West cultural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 through series of questions that drive the discourse in contemporary life’s content and activities. Following the different lifestyles, social environment, human tries to reconstruct everyday life into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of living. This course aim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think what is aesthetic of living, through the real life and spiritual life and concerned itself with the aesthetic problems in the lives of others.
課程進度
20219生活美學299490– 嗅味覺美感體驗 週一1、2 50+5 1.9/20 (颱風另補課?) 2.9/27 課程概述/課堂管理 ﹝確認分組、選班長、建群組、14組抽籤排序﹞ 3.10/4 一、品飲的嗅覺味覺觸覺 / 發講義 ●交作業一:我的24小時養生企劃 (搜尋相關資料:四季、24節氣與我、個人生辰八字、地球自 轉、地心引力與我的身體、九種體質與我、2017諾貝爾獎成果) 4.10/11(補假) 5.10/18 二、審美心理要素及其培養 ●交作業二:清大林秀豪教授等視頻觀後─嗅覺與量子力學的關係 ﹝500字﹞ 6.10/25 二、審美心理要素及其培養 7.11/1 三、中國茶文化源流及台茶特色 8.11/8 三、中國茶文化源流及台茶特色 9.11/15 筆試(分流) 、 10.11/22 四、茶類泡法及器用 11.11/29 五、從口韻身心到Wabi Sabi–「席」的示範體驗 12.12/6 六、六大茶類茶藝實務 A小壺泡 朱泥/高山烏龍、紫砂/凍頂 B蓋碗泡 C大碗泡「遺所思」活動預備 13.12/13 七、茶儀「想念」身心品飲修煉實驗(分流)交作業三 14.12/20 八、茶儀「想念」身心品飲修煉實驗(分流)交作業三 (期末報告擬定題旨大綱) 15.12/27 九、用香的境、味、意 / 品香示範 16.1/3 期末報告1–7組﹝每組至少10分鐘﹞ 實地體驗過去人類值得學習的一項生活事物 例《銷閒清課圖》卷由明代孫克弘繪製。畫卷內容為明晚期文人的 閒雅生活方式,依次描繪:燈一龕、高枕、禮佛、烹茗、展畫、焚 香、月上、主客真率、灌花、摹帖、山遊、薄醉、夜坐、聽雨、閱 耕、觀史、新筍、洗研、賞雪、養鶴等林下清課二十段,每段加上 點題數語。此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請從中擇一體驗(實地攝影 ),以ppt心得報告 17.1/10 期末分組報告8–14組﹝每組至少10分鐘﹞ 18.1/17 結算成績 / 回顧與評量 ●交《幽夢影》點讀15則並回答附錄二問(加分作業四) 期中考採到校實體紙筆測驗;期末報告採線上報告 以遠距上課為原則,但實體筆試及13、14週茶儀「想念」主題執行,則到校在教室舉行,全班同學除實地品飲外,均應戴上口罩 教材擬於首次上課時指定一位同學處理轉傳事宜 擬將上課的Google meet碼公告於i學園與課程大綱,依上課時間表上課。 9/27上課的Googlemeet碼:fkf-gddk-trv ※居家隔離者 ●期中報告: 1. 品飲的嗅覺味覺觸覺認知及清大林秀豪教授視頻(「嗅覺與量子力學的關係」)心得(作業一/600–1000字內)20% 2. 過去人類值得學習的一項生活事物﹝500字﹞(作業二)20% 3. 中國茶文化源流及台茶特色(約1000字)20% ●期末報告: 1. 六大茶類及其製程、器用(約1000字)20% 2. 試設一茶席,並說明配置構思20% ※期中報告於第10週以前繳交,期末報告於17週以前繳交 必署班級、學號、姓名 交寄hlyeh@mail.ntut.edu.tw ※任課教師保有電詢(或視訊)後調整配分的權利
評量方式與標準
期中筆試 35% 作業一、二、三 30% 各組茶藝實務及出席 10% 期末團體報告 25%
使用教材、參考書目或其他
【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請使用正版教科書,不得使用非法影印教科書】
使用外文原文書:否
老師自行編印講義
課程諮詢管道
研究室分機、Office Hours 等皆可
課程對應SDGs指標
備註
●上課方式:
遠距上課
●評量方式:
期中考採到校實體紙筆測驗;期末報告採線上報告
●補充說明資訊: